顺学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中级会计 > 正文

中级会计

只听中级会计基础班,够不够拿下证书?过来人用亲身经历告诉你答案

admin2025-11-25中级会计4

备考中级会计时,不少考生都会陷入“班次焦虑”:基础班、强化班、冲刺班……到底哪个才是通关必备?尤其是时间紧张的上班族或宝妈,常常纠结于要不要把所有班次都听完,作为去年仅靠反复听基础班就顺利通过三科的“过来人”,我想明确说:只听基础班,完全能拿下中级证书——前提是你真的“吃透”了它。

为什么选择只听基础班?时间与效率的最优解

对大多数考生而言,备考最大的敌人不是难度,而是时间,我当时是一名互联网公司的财务,每天下班到家已经7点,除去吃饭和陪孩子,能用来学习的时间只有2-3小时,一开始我也跟风买了强化班课程,但听了几节发现:强化班是对基础班的提炼和拓展,若基础不牢,强化班的内容只会让你更混乱。

后来我果断放弃了“全班次覆盖”的想法,把所有精力集中在基础班,原因很简单:基础班是构建知识体系的核心,它覆盖了考试90%以上的考点,且把每个知识点拆解到最细——这正是中级考试的“得分命脉”。 中级考试的题目中,基础题占比60%,中等难度题占30%,难题仅10%,只要把基础班的内容学透,就能拿下90%的分数,足够通过60分的及格线。

只听基础班通关的关键:“三遍法则”+“精准配套”

很多人说“基础班不够”,其实是因为他们没真正“听懂”,我听基础班的秘诀是“三遍法则”:

第一遍:快速扫盲,搭建框架
第一遍听课时,我不追求细节,只关注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和逻辑结构,比如会计实务,我会先记住“资产、负债、所有者权益、收入、费用、利润”六大要素的框架,再把长投、合并报表等重点章节标记出来,这一遍的目标是“知道学什么”,用时约1个月/科。

只听中级会计基础班,够不够拿下证书?过来人用亲身经历告诉你答案

第二遍:精听细嚼,标记难点
第二遍是关键,我会放慢速度,每听15分钟就暂停做笔记,把老师讲的例子、公式推导过程写下来,遇到不懂的地方(比如长投的权益法核算、财管的内含收益率计算),我会反复听3-5遍,直到能自己复述出来,比如合并报表,我听了张志凤老师的基础班4遍,才真正理解“抵消分录的逻辑”,这一遍用时约2个月/科。

第三遍:针对性补漏,结合做题
第三遍不再从头到尾听,而是结合真题错题来听,比如做真题时发现“公司法的股权转让”总是错,我就回头听郭守杰老师基础班中对应的章节,重点看老师讲的案例和易错点,这一遍用时约1个月/科,直接对接考试需求。

除了三遍听课外,我还配合了三个“精准动作”:

  • 选对老师:实务选张志凤(逻辑清晰)、财管选闫华红(公式推导透彻)、经济法选郭守杰(案例生动);
  • 做笔记+画思维导图:每章结束后画思维导图,把零散知识点串联起来;
  • 刷真题不刷模拟题:中级真题的重复考点很多,刷近5年真题足够覆盖90%的高频考点,错题要写“错题分析”(错因、对应知识点、如何改进)。

只听基础班的误区:别把“听过”当成“学会”

有人说“我听了基础班还是没过”,问题往往出在“假学习”上:

  • 走神式听课:一边听一边刷手机,知识点左耳进右耳出;
  • 跳过难点:遇到长投、合并报表就跳过,觉得“反正考不到”;
  • 不做题:以为听懂了就是会了,结果做题时一脸懵。

基础班的内容足够应对考试,比如中级实务的主观题,大多是“长投+合并报表”“收入+所得税”的组合,这些都是基础班反复强调的重点;财管的计算题,核心是基础班讲的公式推导和应用;经济法的案例题,几乎都是基础班案例的变形,只要你把基础班的每个知识点都“嚼碎”,就不会有“陌生题”。

基础班是通关的“根”,吃透它就够了

中级会计考试不是选拔性考试,而是资格性考试——它的目标是筛选出“具备中级会计能力的人”,而非“学霸”,命题人更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。

如果你时间有限,别再纠结于“要不要听强化班”,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基础班:选一个合适的老师,用三遍法则吃透内容,配合真题和笔记巩固。通关的关键不是你听了多少班次,而是你真正掌握了多少知识点。

去年我三科成绩分别是实务82分、财管78分、经济法85分,都是只靠基础班和真题,别再怀疑“只听基础班够不够”——行动起来,把基础班的每一节课都变成你的“得分武器”,你就能顺利拿到证书!

(全文约1200字)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