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级会计长投学习指南,从一脸懵到熟练掌握的进阶之路
长期股权投资(以下简称“长投”)是中级会计《中级会计实务》科目中的“硬骨头”——概念抽象、核算复杂、与合并报表深度绑定,让很多考生直呼“学不懂”“记不住”“做不对”,但实际上,长投的学习有章可循,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,就能从“一脸懵”进阶到“熟练应用”,本文将从核心概念拆解、核算方法分类突破、转换逻辑总结、合并报表联动学习四个维度,帮你搞定长投。
先搞懂“长投是什么”:核心概念是基础
学习长投的第一步,不是直接啃分录,而是明确“哪些股权属于长投”——这是区分长投与金融资产(交易性金融资产、其他权益工具投资)的关键。
根据《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——长期股权投资》,长投的核算范围包括三类:
- 控制(对子公司投资):持股比例通常≥50%,或虽低于50%但通过协议、表决权委托等方式拥有实质控制权,比如母公司持有子公司60%股权,就属于控制。
- 共同控制(对合营企业投资):按合同约定,由两个或以上投资方共同决定企业的关键经营决策(如重大资产购置、利润分配),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控制,比如A、B公司各持股50%,共同管理C公司,C就是合营企业。
- 重大影响(对联营企业投资):持股比例通常在20%~50%之间,或虽低于20%但能参与企业财务和经营政策的制定(如派董事、参与决策),比如D公司持有E公司30%股权,派1名董事进入E公司董事会,就属于重大影响。
误区提醒:不要单纯以持股比例判断,要结合“实质控制权”,比如持股15%但有否决权,可能构成重大影响;持股51%但表决权被限制,可能不构成控制。
分类型突破核算方法:成本法与权益法的“爱恨情仇”
长投的核算方法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,适用范围不同,处理逻辑差异极大,必须分开掌握。
(一)成本法:“简单粗暴”,只看分红
适用范围:控制(对子公司投资)。
核心逻辑:母公司视子公司为自身延伸,只有当子公司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,才确认投资收益;子公司盈利或亏损,母公司不做账务处理(因为合并报表时会抵消)。
账务处理:

- 初始投资:按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+相关税费(如手续费)入账。
例:A公司以银行存款1000万购买B公司60%股权,手续费10万,分录:
借:长期股权投资 1010
贷:银行存款 1010 - 宣告分红:
借:应收股利
贷:投资收益 - 收到股利:
借:银行存款
贷:应收股利
关键提醒:成本法下,长投的账面价值始终保持初始投资成本不变(除非发生减值或追加/减少投资)。
(二)权益法:“同甘共苦”,随被投资方权益变动而变动
适用范围:共同控制(合营企业)、重大影响(联营企业)。
核心逻辑:投资方视被投资方为“合作伙伴”,需按持股比例分享被投资方的权益变动(盈利、亏损、其他综合收益变动等)。
账务处理:
-
初始投资成本调整:
- 若初始投资成本>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:不调整(视为“商誉”,隐含在长投账面价值中)。
- 若初始投资成本<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:差额计入“营业外收入”,同时调增长投账面价值。
例:A公司以800万购买B公司30%股权,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3000万,份额=3000×30%=900万,初始成本800<900,分录:
借:长期股权投资——成本 900
贷:银行存款 800
营业外收入 100
-
后续计量:
- 确认投资收益:按被投资方净利润调整后(扣除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)×持股比例。
例:B公司当年净利润100万,A、B公司有顺流交易未实现利润20万,A确认投资收益=(100-20)×30%=24万:
借:长期股权投资——损益调整 24
贷:投资收益 24 - 其他综合收益变动:被投资方其他综合收益变动(如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)×持股比例:
借:长期股权投资——其他综合收益
贷:其他综合收益(或相反) - 宣告分红:冲减“损益调整”(不是投资收益!):
借:应收股利
贷:长期股权投资——损益调整
- 确认投资收益:按被投资方净利润调整后(扣除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)×持股比例。
关键提醒:权益法下,长投账面价值随被投资方权益变动而动态调整,这是与成本法的最大区别。
搞定转换:“跨界”与“不跨界”的规律总结
长投的转换是难点,涉及6种情况(如公允价值计量转权益法、权益法转成本法等),但可按“是否跨界”总结规律:
(一)跨界转换(如金融资产转长投、长投转金融资产)
逻辑:视同“先卖后买”——将原资产按公允价值处置,差额计入当期损益(或其他综合收益),新资产按公允价值入账。
例:A公司持有B公司10%股权(交易性金融资产,账面价值500万,公允价值600万),现追加投资至30%(重大影响),新付出对价1200万。
处理:
- 处置原10%股权:公允价值600-账面价值500=100万,计入投资收益:
借:交易性金融资产——公允价值变动 100
贷:投资收益 100 - 购买新20%股权:
借:长期股权投资——成本 1800(600+1200)
贷:交易性金融资产 600
银行存款 1200
(二)不跨界转换(如权益法转成本法、成本法转权益法)
逻辑:按“账面价值结转”——原资产账面价值+新付出对价公允价值(或原持股比例账面价值)入账,不确认损益。
例:A公司持有B公司30%股权(权益法,账面价值1500万),现追加投资至60%(控制),新付出对价2000万。
处理:
借:长期股权投资 3500(1500+2000)
贷:长期股权投资——成本/损益调整/其他综合收益 1500
银行存款 2000
转换记忆口诀:跨界视同卖买,不跨界账面结转。
联动合并报表:长投的“终极应用场景”
长投与合并报表是“孪生兄弟”,尤其是控制类长投,必须结合合并报表学习。
(一)合并报表的核心逻辑
合并报表是将母公司和子公司视为一个整体,抵消内部交易(如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投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、内部应收应付等)。
(二)长投在合并中的关键应用
- 购买日合并报表:将原持有的股权(如权益法或金融资产)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,差额计入投资收益或其他综合收益。
- 后续合并报表: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(母公司按权益法重新计算长投账面价值,再抵消)。
建议:学习合并报表时,先掌握长投的基础核算,再理解抵消分录的原理,不要孤立学习。
高效学习技巧:从“听懂”到“做对”
- 画思维导图:将长投的范围、核算方法、转换、合并报表的联系画成导图,形成知识体系。
- 多做真题:真题是最好的老师,重点做初始投资调整、权益法损益调整、转换的题目,总结考点规律。
- 错题本:记录做错的题目,分析错误原因(如概念不清、分录记错),针对性补强。
- 模拟场景:把抽象知识点转化为实际案例(如自己是公司会计,如何处理投资业务),加深理解。
长投虽难,但并非不可攻克,只要你先夯实核心概念,再分类型突破核算方法,总结转换规律,联动合并报表学习,辅以大量练习,就能从“一脸懵”到“熟练掌握”,中级会计考试的本质是考察对原理的理解,而非死记硬背,相信自己,一步步来,你一定能搞定长投! (字数:约1800字)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
-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