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耕会计教育十余载,长寿区中级会计班老师的授业与守心
清晨七点半,长寿区某会计培训机构的教室已经亮起了灯,李梅老师站在讲台上,手里拿着一本翻得卷边的《中级会计实务》教材,正在梳理当天要讲的“合并财务报表”知识点,黑板上,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出关键公式和易错点,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略带银丝的发梢上——这是她在长寿区从事中级会计教学的第十五个年头,作为当地口碑最好的中级会计班老师之一,李梅的名字,早已刻在无数备考学员的心里。
从“应试”到“应用”:把复杂知识拆成“家常话”
长寿区是重庆的工业重镇,化工、钢铁、物流等产业集聚,对中级会计人才的需求常年旺盛,但中级会计考试的三大科目——《中级会计实务》《财务管理》《经济法》,向来以“知识点杂、计算量大、理解难度高”著称,很多学员是在职上班族,既要兼顾工作又要备考,常常感到力不从心。
“合并报表不是‘天书’,它就是把母子公司的账‘合在一起算清楚’。”李梅上课的第一句话,总能让学员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,她擅长把抽象的会计原理转化为贴近生活的案例:讲“长期股权投资”时,她会拿长寿区本地的农业合作社与企业的合作案例举例;讲“财务管理的现金流”时,她会结合当地化工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场景拆解公式。
“李老师的课从来不是照本宣科。”学员张莉回忆,去年她备考时,对“所得税会计”的暂时性差异始终搞不懂,李梅老师特意花了两个小时,用她所在企业(长寿某机械制造公司)的实际账务数据做演示,从凭证到报表一步步推导,“那天晚上我突然就通了,原来这些知识不是纸上谈兵,而是真的能解决工作里的问题。”
不止于“通过率”:做学员职业路上的“摆渡人”
在长寿区的中级会计培训圈里,李梅的通过率一直名列前茅,但她从不把“通过率”挂在嘴边。“我希望我的学生不仅能拿到证书,更能在工作中站稳脚跟。”这是她常说的话。

学员王强的故事在班里广为流传,王强是长寿某物流公司的出纳,连续两年考中级都没过,一度想放弃,2022年,他报了李梅的班,第一次上课就被老师的耐心打动:“我基础差,连‘现值’都算不明白,李老师课后单独给我补了三次课,用最笨的方法教我一步步算,还帮我制定了‘碎片时间学习计划’——早上通勤听经济法口诀,晚上下班后做一小时实务题。”那年考试,王强三科全过,现在已经晋升为公司的会计主管。“现在我遇到棘手的账务问题,还是会给李老师发消息,她总是秒回。”王强说。
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:有的学员学完后成功跳槽到长寿经开区的大型企业;有的学员用学到的知识帮公司优化了成本核算;甚至有学员在李老师的鼓励下,开始备考注册会计师,李梅的手机里,存着几百个学员的联系方式,“他们的成长,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。”
守心育人:为长寿会计行业注入“源头活水”
长寿区作为重庆的经济强区,近年来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,李梅和她的同事们,不仅是中级会计考试的“引路人”,更是当地会计行业发展的“推动者”。
“我们会定期邀请长寿区财政局的专家来给学员做讲座,讲解最新的财税政策;也会组织学员到本地企业参观学习,让他们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。”李梅说,她还参与了长寿区会计学会的“青年会计人才培养计划”,免费为刚入行的年轻人做培训。“会计不是一成不变的,我们要让学员跟上时代的步伐,这样才能为长寿的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。”
去年,李梅被评为“长寿区优秀教育工作者”,领奖台上,她笑着说:“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,看着越来越多的学员通过考试,在岗位上发光发热,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。”
一束光,照亮无数会计人的路
傍晚六点,李梅结束了一天的课程,收拾好教案准备回家,教室里,还有几个学员围着她问问题,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脸上,满是对知识的渴望。
在长寿区,像李梅这样的中级会计班老师还有很多,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,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,点亮了无数会计人的职业之路,他们的“授业”,是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;他们的“守心”,是用热爱和耐心陪伴学员成长。
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老师,长寿区的会计行业才能不断注入新鲜血液,当地的企业才能拥有更专业的财务团队,而他们自己,也在育人的过程中,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——那是一种平凡却又伟大的幸福,一种深耕教育沃土、静待花开的从容。
他们还会继续站在讲台上,用专业和热爱,为更多长寿区的会计人指引方向,因为他们知道,每一个通过中级会计考试的学员,都是一颗种子,终将在长寿这片土地上,长成参天大树。
(全文约1200字)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
-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
